矮行星的定义和分类
矮行星是太阳系中一类行星状天体,它们比行星小,但比小行星大。矮行星的定义是:围绕太阳运行;形状近似于球形;没有“清除”其轨道周围的其他物体。根据矮行星的轨道和特征,它们可以分为三类:内向矮行星、海王星外天体和克伦帕族天体。

矮行星大小推荐
目前已知的矮行星有五颗,按照大小推荐如下:
- 冥王星:直径约2370公里,是已知的大矮行星。
- 艾里斯:直径约950公里,是第二大的矮行星。
- 麦克斯韦:直径约930公里,是第三大的矮行星。
- 哈米特:直径约860公里,是第四大的矮行星。
- 马克斯:直径约715公里,是已知的小矮行星。
其他矮行星的特点
以上五颗矮行星,还有一些已知的矮行星,它们的特点如下:
- 谷神星:直径约590公里,有一颗卫星。
- 凯伯带天体:直径约100公里,有许多类似的小天体。
- 小行星带天体:直径约50公里,是小行星带中的一颗矮行星。
本文看点
矮行星、大小推荐、特点